|
一九五八年
二月二十五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初八生于青海省西宁市。
祖籍北京,回族.本名燕宁,后改彦,号八方云游客、西斜屋主、大獒堂主、可石楼主、度一精舍主、养一、本琦。父杨四光,母马惠云,杨彦为长子。
|
|
一九五九年
随母移居南京。杨彦学语很晚,家人疑是哑巴。幼小嗜画,到处涂抹,从画中显出的聪慧给大人不少安慰。
一九六三年
杨彦第一次看到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终生难忘。
|
|
一九六四年
入南京同仁街小学。四年级时,代全校美术课,画宣传画、漫画、墙报、样板戏人物。酷爱野游,登高远望是最能率动杨彦的事,常到城外撒野晚归,遭大人训斥。
在舅舅马福伟的启蒙下临摹《芥子园画谱》。曹不兴误笔成蝇,张僧徭画龙点睛等许许多多传说故事给儿时杨彦无比的快乐,也开启了心灵,种下了慧根。
一九七零年
入南京人民中学,画素描《收租院》组画,抵制打格放大法。上下学途经渊海阁裱画店,总是醉心于窗内。
随学校外出拉练给家中写信常常是图文并茂,不识字的外婆看了也能明其大意。足迹走遍南京市郊诸名胜,初游太湖写生。
尝学作诗,喜读李贺、辛稼轩。汇有《赤兔集》多为言志篇。临颜真卿《颜家庙碑》。 初学治印《池水为黑》
|
|
一九七七年
与李英杰、孙正、徐明、郑伟建等九人组织[国画互助组],每周六活动,搞写生、观摩。登泰山,重返出生地青海,赴苏州写生。
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拜师王敦化学习书法、文学。临颜真卿《勤礼碑》。读唐诗和《古文观止》等。拜华拓为师攻山水画。临李公鳞、李唐、范宽、王蒙等宋元作品。
初游镇江三山写生。起斋名[清风]。作《卧牛图》,自题[不得不睡也]悬于阁中自勉。临《毛公鼎》。
众画友常至阁中论艺谈人生,人称珠江路[艺术家摇篮],在当时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结识张学成,先生年长杨彦十岁,在交往中结成半师半友之谊,也正为此,他们在艺术上的切磋和争论表现得更加广泛、直接、深刻,常常为研讨绘画理论、分析技巧通宵达旦。这无疑使杨彦在理论认识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
|
|
一九七八年
临摹《闸口盘车图》、董源《潇湘图》卷。宋赵葵《杜浦诗意图》卷,王见诜《江山秋晚图》卷,《宋人寒鸦图》卷,夏圭《溪山清远图》卷,《八十七神仙卷》,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何澄《归山庄图》卷,张渥《九歌图》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赴芜湖、采石矶,宜兴善卷洞、张公洞写生。作品《泰山道中》参加[南京-桂林国画联展]。戏剧性拜师亚明,再经华拓介绍拜其为师深造。
|
|
一九七九年
拜访李苦禅,先生看完《钟山虎踞图》连连称好道:"杨彦作画很有悟性,这张可以送投展览……"并为册页题笺"集群彦之毫朝"相赠。杨彦回忆道:"看到家中刀枪剑戢,听老人回忆往事,感到艺术人生的丰富和艰辛"。
于北京西郊写生,瞻仰曹雪芹故居,登八达岭长城。
《钟山晨曦图》参加"南京广州书画联展"。《燕子矶二台洞》参加"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游扬州诸名胜,再游镇江三山写生。
与马万群初游黄山写生,得稿四十多幅。
临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柳公权《神策军碑》和《褚河南楷书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