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
1991年1月18日
星期五 第四版
当三百九十尺长的海底世界图卷展开,我几乎是从心底滚出一句赞叹:“这才是杨彦”。看那气韵,那蓬勃的生命之流,仿佛能触摸到杨彦追求不息的脉搏的跳动。他爱说,生命的价值,在奋斗,在创造。
他从小被画迷了心窍,在家里手不离画笔,出家门手不离木棍,大地作纸,画飞禽走兽,画看到的一切。那场“史无前列”的洪流,他却因祸得“福”,到处抛掷的纸墨,成了他的一大笔“财富”。在师尊、画家华拓的精心指导下,才华的青藤攀附着勤奋的大树飞升。他的作品被送往上海、香港等地展出。
正当他意气飞扬的时候,画界飘过一堵雾障,说是中国画已翻过
巅顶,到了穷途末路。一个木叶萧萧的秋夜,他独步在白石老人的墓前,思索着历史长河不会断流。他相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会衰亡,中国画也将像夜空的群星,永远璀璨。
他背起干粮,风餐露宿一年多,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山川灵秀和山民的质朴勤劳,开掘了他艺术的心泉。笔墨迷醉地随着激情的旋律挥洒,一幅幅长卷画图,点染了祖国山河的雄奇秀丽,也驰骋着他的才华。
一九八六年八月,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个人画展中,展品共六十多幅,于中长卷便有八幅。李可染大师看到三十多米长的大宁河图卷之初,当即命笔为画题写卷首:“大宁河览胜图卷”,并书“杨彦艺友作画,可染题”。有人说,这在可染大师那里是不可多得的,足见其欣慰和奖掖之情。启功先生赋诗赞许:“千里江山一卷收,丹黄木叶晓云稠;林泉橐笔功无尺,朝放空间百尺楼”。当此卷在东瀛展出时,日本友人赞叹道;“我又看到了中国的伟大”。
历代以长白山入画的也不乏其人,但像杨彦这样,以国画长卷形式写其神韵的,恐怕就属凤毛麟角了。因此溥
杰先生为二十多米长的《长白山图卷》写道:“长白巍峨白云乡,横跨中朝结谊长;爱新满族余神识,赖君彩笔写洪荒”。
一九八八年,杨彦步入“而立”。此时,他已入选《中国画新百家》和《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但他说,艺海无崖,我还在浅滩。他认为,“以崭新的面貌开拓绘画的新的领域是画家的天职,中国画引领风骚一千多年后,要发展,首先要继承;但如果只于古人的艺术领域,墨守前人的表现技巧,不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这颗瑰宝也将黯然失色。
康定斯基说过,“艺术的产生是神秘的”。人深邃而神秘的心灵,一旦与神秘多彩的世界一通灵犀,便是艺术分娩的时刻。
从一九八九年春开始,杨彦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始描绘《生命的律动》——海底系列。这幅中国绘画史上仅见的鸿篇巨制,并不局限于对海底世界局部的具象表现,而是用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符号,去表现海底世界生命的起源,演化以至无限循环的律动,用这个至今最少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秩序,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采用动静虚实结合,具象与混沌相生,清新与浑沉相和的手法,构成蓬勃壮阔的“和音世界”。朦胧的神秘,把观者带入美妙的童话世界,令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让人在获得艺术美感的同时,对大自然产生尊重和回归感。
海底系列并没有逸出中国画的特有笔墨结构,而是纯熟地运用水墨的多变,达到墨分
五彩的效果。画面层次分明,苍翠秀润。而在风格上,保持了大宁河图卷和五十米长的《美丽的内地乡村》的缜密和细腻。只是海底系列更深地融进了画家的主观思维和显现浓烈的时代气息。
《生命律动》——海底系列,为中国画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领域,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探寻着一条新的路。海底系列还在延伸,而另一个系列——森林系列,已在杨彦的胸中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