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一号,颇具独特之道

                     20128 / 骆晶                    

 

                                     
 

 

  “画纸只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人生的智慧结晶。而作画则是一种哲学,放飞心情而为之,一笔下来,‘雪’、‘树’两得,靠的是驾驭毛笔的能力和对生活的体验。同时,一张好画是有心与无意兼而有之的产物,需要机缘。作画如此,生活亦是如此。要听从灵感的召唤,让情感做主,聆听艺术之神的呼唤,让生活充满意趣……”这场被主讲人自己称之为“聊大天儿、侃大山、说大话”的讲座,为我们揭示了诸多作画、赏画的玄机,其中更是不乏人生哲理及奥秘。而这场精彩的演讲就是本月7日,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杨彦老师在其工作室,度一号—爱达国际空间站举行的。

  爱达国际空间站,它成立于2012429日,坐落在享有“昌平文化示范街”殊荣,并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高端文化园区宝隆艺园内。径直走过100米的文化街,中心广场的东侧石门上深刻着“度一号”的匾额。人们不禁会疑惑,杨彦老师为什么会将工作室命名为“度一”。老师解释到,由佛教中度一切苦厄而来,则因万事万物由一开始,有一就有了一切,它是事物的本质。这种“从一”的思想也在老师的绘画理念中得以体现。杨老师认为在绘画这门高深的艺术中,就代表着持之以恒和勤奋,勤奋乃是成为一个画家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之所以以“爱达国际空间站”命名,则是一语双关。(爱达,杨彦老师的现任妻子)成立有近二十年之久的度一号,下设有文化公司、山水画讲习所、度一琴社、度一学堂等多个活动场所。而“爱达国际空间站”则是其扩建的另一个文化交流场所,配合各种国际活动的举行。

  这个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空间站,收藏并集中展示了杨老师在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而它除了担任起书画培训、研讨,承办各种笔会等功能外,更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和生动详实的艺术资讯。因此这里不仅是杨老师的创作平台,更是大家切磋交流,相互激发灵感的平台。

  推开那扇朱红色大门,带给人的是一种全新感觉。门厅里停放着杨彦老师的手绘摩托车,作为“中华手绘摩托车第一人”,杨老师将力作《驰骋江山》绘于坐骑“长江750摩托”上,其风格大气、洒脱。而与门厅仅有一墙之隔的是一个充满了非洲气息的工作室。在这里杨老师向世界传递自己的最新动态。暗红、土黄、深绿的墙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墙面上悬挂着极具非洲色彩的木质挂饰,橱窗里的各类雕像更是别具匠心。它们来源于非洲丛林,不属于任何一类宗派、源流,凝聚了当地的生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气息。除了这些极具地域色彩的饰品外,杨彦老师与夫人爱达的合影照片更是格外惹人注目。从来自古巴、刚果、赞比亚等11个国家的大使馆赠予的贺礼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中非交流大使的爱达女士同时也拉近了空间站与世界沟通的距离。

  穿过门厅,一股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翰墨飘香,伴随着袅袅的古琴乐音,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文化的神韵当中。在一个放置杨彦老师各类书画集的展示厅内,镶嵌着一张并不十分惹人注意的“告朋友书”。“父亲画画辛苦,编画集亦难。换些散碎银两,聊补日常开销。”此书署名润子(杨彦老师之子),作于度一精舍灯下。父子之情溢于言表。而在杨老师的众多展示厅中,有一个展厅别具魅力。由砖墙锻造的空间,记录着杨彦老师的艺术生涯轨迹。堪称一座“时空穿越”之墙。它承载着不同发展阶段,杨老师的艺术成就。其中包含许多作品画集和诸多报刊媒体对杨老师进行的报道,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86年《北京日报》报道的杨老师在民俗文化宫举行的中国画展。现已泛黄的新闻纸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时间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岁月打磨的痕迹。从平成6年(日本纪年,即1994年)在日本举办的作品展,到今年1.6亿最鬼手的投保无门。沿着这座“穿越之墙”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杨彦老师的艺术生涯亦是充满了荆棘。“画坛鬼才”的成就与成功并非偶然实属必然。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杨彦老师的艺术才能就被中外媒体以“鬼手”名之。因涉猎的广泛,在绘画、摄影、行为艺术等多方面杨老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这些都是凭借着这只“鬼手”。这只挥动的右手所特具的精神象征已经成为捍卫自然和呼吁和平的符号,其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无法估量。已然成为了杨彦老师艺术事业的标志性符号。

  在杨老师的国际空间站内,除了展现其书画艺术的成果外,还悬挂着各种大小不同,风格题材各异的摄影作品。在通往空间站演播大厅的走廊中,张贴着一幅杨老师在《观念摄影集》中的自序,正如老师所说,“六万九千多次的按动快门,喀嚓一下,观念、形式、构图、色彩一锅烩。”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由。因为只要有光明,有他和他的影子在,他的快门艺术就会一直存在!和许多为表情达意而深谙画外弦音的摄影作品一样,悬挂在演播大厅里杨老师和妻子的巨幅合影照片——和平万岁,所要传达的意境就是向自然致敬,向地球致敬。此时的快门,记录的就是一种生活,一种态度和一种心灵的向往。

  而除了履行一般工作室的职能外,爱达国际空间站还承办、举行过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其多元化个性。在今年的八月份,度一琴馆的赵家珍老师开设了为期10天的名师古琴教习班。并于12号在空间站的演播厅内,举办了“桃李芬芳”赵家珍、涂玲慧古琴吟唱师生音乐会。在此次古琴音乐会上,杨彦老师与赵家珍老师进行了一场音画合作,并完成了画作《渔樵问答》。在本次为期10天的古琴学习过程中,不少学员不仅学习到了有关古琴的韵律知识,更感受着爱达国际空间站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学员胡晓岩更是赋诗一首,以表情感:

三代同堂学古琴,五洲四海座上宾。

友朋来访如流水,度一精舍传清音。

小到八九岁的孩童,大到已知天命的老者。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足以让人畅叙幽情。当悠扬的琴声飘荡到了爱达耳旁时,她放下了画笔,兴致勃勃的加入到了古琴学习的队伍中来。或许起初只是兴趣使然,可她坚持练习,午休的时间里常常能够看到她独自练琴的身影。最终爱达与其他学员一起上台,成功演奏了《仙翁操》。

  古琴作为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七弦之间,表达的是一种清高淡泊亦或是孤寂之情。它不是附庸风雅的工具,因此没有一定得修养和感悟,弹琴者弹不出动人的曲子,听琴者也感受不到曲调的意境。10天的时间,要想真正领会到古琴的精髓,并能做到学以致用,并非易事。因此学员们在掌握了基本指法后,更要靠个人的悟性与日后的修炼。而作为主讲的赵家珍老师更是坚持着她的授业之道,虽然有时声色俱厉,但从来都是悉心教导,诲人不倦。同样,作为画坛执教者的杨彦老师更是秉承着一种“殉道精神”,而这种“殉道精神”或许既是为师之道,更是为艺之道。从不少学员那里我们也了解到,此次古琴培训及演奏会的地点之所以选在杨彦老师的国际空间站内,除了欣赏其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和别具匠心的装饰风格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被“舍主”放浪形骸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杨老师之所以搭建这样一座“醉翁亭”,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布道之所,授业解惑的同时尽享生活乐趣。

  因此,如果用门庭若市来形容爱达国际空间站里的一隅,则一点也不夸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门客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就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而与古时那些为追求荣华富贵,进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爱达国际空间站的宾客盈门是源于它的独特魔力。越是浮躁的社会就越是需要发至肺腑的声音;越是琐碎的生活就越是需要挚友的鼓励。这是一座搭建在艺术文化与普通生活间的桥梁,同样是一叶承载友情的方舟。让每个到访者都可以游于艺海,品茶、品画、品人生。你可以说它是高朋满座的兴盛之所,更可以说它是古朴幽雅的闲静之处。因为这二者并不冲突。在爱达国际空间站的二楼,是杨彦老师个人书画创作的独立工作室。杨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里度过,而一般的到访者也很难上到二楼。因此,那里少了喧嚣和浮躁多的是静谧和一种内心的安宁。

  静有静的安逸韵味,动有动的激情洋溢。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方能感受到书画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正如杨老师自己所说,爱达国际空间站,是他一边游心于自然一边深入生活后建立起的一座精神家园。而这个家园得以开放、包容、和谐,是因为其主人纵情、自在和快乐。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享受生活,热爱生活,艺术就无处不在,美就无处不在。杨老师喜欢用心领会生活,在绘画中领悟世间之道。而他更喜欢玩儿,因为他认为只有玩儿的状态才是佳境。正是在这种看似混沌的观念引领下,他的绘画不再是一种工作和职业,而就是一种“玩儿”。也正是基于这种非凡的价值观,使得他的工作室不同凡响,拥有着一种特殊魅力。或是轻松自在,或是意趣横生……究竟如何还需大家一看方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度一精舍 www.dyj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