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上帝认为光是好的,所以把光和暗分开了。
这是《圣经
旧约》在《创世纪》一章中的开场白。按照《圣经》的说法,是先有了光、有了暗影,其后才有了人,对于人类而言,人只是在光明的照耀下,在暗影的笼罩中,求其生存而已。除了上帝,没有谁能创造光与影。
人是不知不觉地自然地生存于光影之中的,多少亿万年,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光影在身边悄悄流去。
只是到了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于是人类才突然增添了一双手,他们可以抓住光和影,也就抓住了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把时间和空间凝固在一张胶片、一张相纸上,留存给后世。
在上帝面前,人似乎可以骄傲了,他们把神的创造忠实地记录下来,让上帝都会欣慰。
但是,他们都没有超越对光和影的记录,他们都还在上帝之光和影的掌控中,上帝会欣慰,却不会惊讶。
然而,在2008年11月18日,我却可以见证另外一件会让上帝感到震撼的事,那就是,一个中国人,他把上帝创造的光和影,在自己的手中,进行了一次再创造!他不再仅仅是记录光和影,他不再仅仅是运用那法国人为人类增添的一双手,他是以中国人的智慧,为运用光和影开发了一个新的大脑、一双新的眼睛。他不再被动地受制于光和影,而是把光影直接作为工具来进行创作,用光影创造新的奇迹。
他就是中国画家——杨彦,新光影艺术的创造者。
杨彦的光影作品分为两个系列,一曰“礼赞”,二曰“悲铭”。凡是礼赞系列的,你总会看到一个高举过头顶的似乎在挥手,又似乎在敬礼的手势之影;而凡是悲铭系列的,你就会看到一个握如铁铸却又似乎要立即挥动起来的拳头之影。前者是面向造化的神奇、自然的绚丽、时空的剥蚀,表达一种虔诚的膜拜、崇敬的赞美;而后者则是对人为的破坏、世俗的亵渎、时代的蹂躏,宣泄一种悲悯的情怀;同时,不乏对人文胜迹或遗产的捍卫宣示。悲,在佛教的辞典中原本是“拔除苦难”的意思,在这里不仅是惜其破败、愤其无知、叹其无奈,更凸显着捍卫者承前启后、精进不息的誓愿。铭者,留此存照,永志不忘。
敬礼和捍卫,两个手势、两个光影,就像两个精灵,贯穿在杨彦的摄影作品中,托举着他的魂。
立意如此,已是上乘。但是古人有言在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什么十分重要。于是,杨彦把心思用到了光和影之上。没有一个摄影者不知道光和影对于摄影的重要性,顾名思义,摄影摄影,摄的就是这个影而已。但是,杨彦的摄影却摄出了奇迹。奇在五彩斑斓、光怪陆离、出人意表、匪夷所思。在杨彦的观察和思考下,光和影被他舞动起来,呈现出从未有过的面貌。没有人为的摆布,没有后期的特技,外界还是那个外界,只是内心在振颤,波动便在光影中显现。
在故宫的一口镀金大铜缸前,杨彦探着身子向缸里看,他的身影比他还急,先他一步探进缸里,扑向水面。杨彦追上去,几乎要把身子贴上水面,几乎要掉进缸里。他要看到他的身影与水面的结合是哪一种亲密,他要看到他们会结合出什么样的幻影。为看仔细,看准确,看清楚,他不断调整姿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像一头在礁石边跃跃欲试的入水海狮。起初还有游客围观,不明白这个奇怪的人做出如此奇怪的动作到底要做什么,但是十几分钟下去,看着这一口缸、一缸水、一个人,连围观的人都疲惫了、散去了,杨彦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观察和思索中,直到他满意地一次次按下快门。
于是,才有了一张无论是谁即便到过故宫却保证从未见过此景的照片。包括在故宫工作几十年的朋友,见到杨彦都禁不住感叹。
杨彦手中有五千多张这样拍摄而成的照片,取材于沙漠、高山、荒野、沧海,乃至沟壑、屋角、墙根、死水,其中频频出现令人惊叹的画面奇迹。
创造奇迹的秘诀在哪里?却鲜有人知。我想猜一猜。
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光中之影,影中之光。后四个字是秘中之秘。
如果难解其中奥妙,且听我评说普通人的摄影,不外乎:光外之影,影外之光。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光和影是对峙的,是分离的,是互不相融的,光是光,影是影,即便在光影之间出现灰调子的过渡,却往往被划入影的范畴,而几乎不可能让光影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作品通常清晰、明了、准确、真实,作品显示的,是普通人的目光。
然而杨彦不是这样。杨彦把二维的光影投进三维的时空,就像一只蝴蝶,飞进了布满水晶的隧道,新的惊喜与发现,在晶体的折射中,竟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具有中国文化根基的他,凭借接近于禅悟的灵感,自然流露出中国思维的韵味。他在不同凡响的另类目光中,居然发现了另外一种真实:影中别有光在,这个光却被几乎所有人忽略了。他不仅发现了,而且成功地表现了这个光。
在这一时刻,是杨彦在说:
“要有光。”
就有了光。
同时,杨彦认为光是好的,影也是好的,所以让光中有影,让影中有光;他以光中之影为先导,以影中之光为主体,让光和影相融相合,相反相成,永不分离。
这是对光和影的再造。
这是一个只有中国艺术界才会出现的因融合光影而震惊上帝的人。
中国人应该为他而自豪。
2008/11/18,子夜于京北沛溪堂
11/22,修订于小雪之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