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9年7月5日,由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画?
画世界——东欧行”活动圆满结束,杨彦作为特邀艺术家,辗转于俄罗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向世界展示出当代中国画家独特视角和创造的才华,以及中国画艺术语言形式开拓发展的巨大潜能。
杨彦被称为“具有天地情结的山水画家”,然而,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师的身影,这个人就是张大千。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杨彦用实际行动向自然造化和历代先贤顶礼膜拜,三十多年来,他追寻着先贤大师们的足迹壮游世界,以提升丹青境界。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情缘?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在继杨彦的“抱石情结”、“可染情结”后,让我们一起聆听杨彦的“大千情结”。
【情结】苏醒
大千情缘
醒于知音
早在十多年前,在首都文艺界的一次联欢活动中,著名导演李前宽认识了一位满脸大胡子的青年人,一下子就被这个酷似艺术大师张大千的形象所吸引。交谈中,当他得知这个名叫杨彦的人是个著名画家、是“中国气派”大写意精神艺术的追随者,尤其是善于泼墨,酷爱又酷似张大千,顿时产生出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之后的感觉,十分地欣喜、激动。当时他曾激情地表示:一定要把张大千搬上银幕。有了杨彦,如果不把张大千搬上银幕,一定是一种遗憾。
李前宽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执导过《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等很多经典大片,在影视界颇具影响力。大导演对杨彦的欣赏与认可,一下子勾起了杨彦的大千情结,这份根植于杨彦心中的大千情缘慢慢苏醒。
【情结】影视
大千人生
愿为再现
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最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画大师。50年代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一大画家”称号。“五百年来一大千”,是徐悲鸿对他的评价。张大千用毕生精力弘扬中国绘画艺术,对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除艺术盛名之外,他的人生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比如当过土匪、做过和尚、造过假画、“毁”过壁画等等,特别是他的情感世界:娶过四位太太、拥有几个红颜知己,还有异国之恋等等,更是令人争议。
面对一个如此复杂、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杨彦知难而进、毫不畏惧。十多年来,只要一听到要拍张大千电影或电视剧的消息,他总会精神为之一振,心情激动、跃跃欲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张大千的名字和他的传奇人生受到影视界许多名家的高度关注。著名导演李前宽、杨亚洲、林强、管虎、冷杉,著名编剧王斌,剧作家杨继仁、文欢、李不空,张大千研究首席专家李永翘,著名电影制片人隆晓辉等,都曾以不同方式约见、会见杨彦,商谈拍摄张大千的有关事宜,而且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拍张大千的电影、有的想拍张大千的电视连续剧,有的想拍张大千正传、有的想拍戏说张大千,有的想搞张大千的话剧、有的想做张大千的MTV和评书结合等,还企图探索全新的影视形式。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拍摄张大千,大家对杨彦饰演张大千这一角色都表示了很高的认同感。
【情结】结缘
大千形象
深植人心
杨彦,原名杨燕宁,1958出生于青海。5岁那年,他在舅舅买回的《水墨画》封面上看到宋人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从此与绘画结缘。后拜南京博物院的王敦化先生学习书法和文学,在接受艺术启蒙时,先生说杨彦极有天赋,并给他改名治印为杨彦。此后的杨彦博采众长,先后跟随华拓、亚明、黄胄、李苦禅等大师学习,1987
年正式拜入李可染门下,聆听李可染先生的谆谆教诲。对杨彦而言,这些师长的名字,就像一颗颗暗夜里的明星,照亮着他向着梦境跋涉的漫漫长途。
十年寻道,十年刻苦,杨彦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灵气,在绘画艺术界开始展露头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友人从海外弄回来一批张大千的珍贵资料,正是这些启蒙资料,让杨彦耳目一新,张大千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方绘画的色光效果,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古意和诗意。这与当时江苏画派的传统和创新(表现社会主义建议和革命圣地)对应山水的氛围完全不同。杨彦是好学而敏感的,当他感受到这些气息后,某种意识开始觉醒,他没有停留在固有的圈子里,而是更加注重对传统的再挖掘,并留意东方古典主义和西方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内在规律。
杨彦以赤诚的信念、痴迷的态度、执着的治学精神,学诗练字画画,临摩名家名作,对宋元明清历代书画先贤们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游历名山大川写生,行程十余万里,画写生稿数千幅;拜投名家为师,观摩体悟名家真迹,取精探微,上下求索,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刻苦磨砺,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名家。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四十岁左右的杨彦已经名满天下。但他为艺术熬掉了头发,熬白了胡子,熬出了一个独特的、与国画大师张大千酷似的艺术家的形象,以至熟悉他的人见面时都会叫他“大千”。
有一次在敦煌,晚上杨彦一个人在莫高窟,借着一束路灯,拿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拍下来一看,一个轮廓,一个剪影,极像张大千,当即便编辑彩信“大千魔影”发给朋友,大家颇为惊叹“整个就一张大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