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人在黄山看到过一道十分壮观的景象:在一座峰下(也可以说是一个巨石)有几百个人同时围着写生,后来传,变成有上千人,夸张者何意?不管。果真当时有几十个人也够有意思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画人都愿意扑上黄山呢?理由是:一有钱、二有时间、三有机场、四有公路、五有铁路、六有缆车、七有轿子、八呢?那是黄山太容易画,所谓“处处入画”。不需要审其美、不需要探其幽、不需要追其问、不需要哲思、不需要涅槃。诗韵在这里尽显矫柔,智慧在这里让人生疑,意志在这里显得滑稽,怜悯在这里变成乌有,慈悲在这里散尽……
我画黄山,是因为先看过古人画的,其意趣各有不同,才想去看看“真的”。那是七十年代末,后来随机又去过几次,春、夏、秋、冬都感受过;立轴、横批、长卷、扇面、巨制、小品都画过,这回画一百张册页是三哥出的主意,意思是:挑战下我的能耐、将来又有卖点,我应了,消息传出,果然还没动手就被预订了,果然画出了一点能耐。
此百幅黄山册页完成已经六年多了,今天想起来编印画集,还让我写个序。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写,于情于理一定是别的文字。
据传,黄山上出现过一道壮观的景象:在一座峰(也可以说是一个巨石)下,有几百个人同时围着写生。后来,变成有上千人。夸张者何意?不管。果真当时有几十个人也够有意思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画人都愿意扑上黄山呢?理由是:一有钱、二有时间、三有机场、四有公路、五有铁路、六有缆车、七有轿子、。当然,黄山很容易画,所谓“处处入画”。
不需要审其美、不需要探其幽、不需要追其问、不需要哲思、不需要涅槃。诗韵在这里尽显矫柔,智慧在这里让人生疑,意志在这里显得滑稽,怜悯在这里变成乌有,慈悲在这里散尽……
我画黄山,是因为先看过古人画的,其意趣各有不同,才想去看看“真的”。那是七十年代末,后来随机又去过几次,春、夏、秋、冬都感受过;立轴、横批、长卷、扇面、巨制、小品都画过。这回画一百张册页是三哥出的主意,意思是:挑战一下我的能耐,将来又有卖点。我应了,消息传出,果然还没动手就被预订了,果然有些能耐。(此处把果然画出了一点,去掉的原因,是你还没画,去掉它含义的空间感大些。)
此百幅黄山册页完成已经六年多了,今天想起来编印画集,还让我写个序。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写,于情于理一定是别的文字。